美利食品廠是福建最早生產餅干的廠家,起初只有一條生產線,而此前,福建本地的餅干,并沒有精美包裝,都是個體作坊散裝稱斤。
美利最初,生產、經營及管理混亂,困頓之時,眾人幾次開會后,決定聘請“能人”來管理。 1992年,美利食品及其業務伙伴合資成立了新的合營公司,即“福建惠安達利食品有限公司”,開始使用“達利”字號。由于許世輝此前是惠安蜜餞廠廠長,經驗豐富,故而,經眾人選舉,推舉為達利食品的法定代表人。
當時的達利屬于集體性質的公私合營企業,注冊資金150萬元,美利持股60%,另外40%股份屬于私人合伙的第三方公司“加達有限公司”。
經過三年創業,達利在惠安紫山鎮“福廈公路”邊投資建設了第一個現代化廠房。得益于許世輝及管理團隊深厚的行業經驗及執行力,達利在餅干生產方面順風順水,業務慢慢從泉州及閩南周邊,向福建、全國市場拓展。1997年,達利品牌也于同年被列為“中國公認名牌產品”;第二年,福建達利在成都設立分公司,開始向全國擴大規模,布局生產基地。
達利多年后雖然業績上突飛猛進,可在股權層面,仍未理順,于是,許世輝家族開始對達利進行私有化的努力。
比如,改制后,許世輝、陳麗玲、許碧英、許世明等4人作為新增股東進入民政美利食品廠,美利又與許世輝、陳麗玲又共同創辦了泉州嘉泰制造有限公司,到2000年,許氏家族收購了其全部股權,改制成一家私營股份企業。
糕點烘焙食品品牌“達利園”品牌是2002年推出的,而從2001年開始,達利食品迅速地在全國布局,并在各地設立了許多子公司、孫公司。2005年,福建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,并以此為母公司組成福建達利集團,在此前后,達利業務已遍及16個省份,擁有18家附屬公司的控股公司。
許世輝一手“蛋黃派”模式四處開花,一手加快完成私有化。達利的股權結構調整極為復雜,各附屬公司彼此相互投資、控股,許世輝家族及成員通過直接、間接交叉持股。到2005年3月,當美利將福建達利的全部股權轉讓給了許氏家族后,完成“使命”后注銷,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。彼時,達利的私有化改制大致完成。
不是每一個改制都是成功的,達利最初也曾生產蜜餞,以始于1916年的中華老字號“源和堂蜜餞”為例,是許多閩南人及海外華僑心目中“舌尖上的泉州”、甜蜜的回憶?1992年名聞在外那起引外資進國企的“中外合資泉州大改革”后,“源和堂蜜餞”卻在合資改制后逐步衰微。而對于達利品牌,許世輝一直倍加呵護,多年來,一些世界500強食品業巨頭找到達利,希望合資參股,并開出誘人的條件,可許世輝始終不為所動。 |